畲乡百姓联名上书恳求留下娄指导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杨庆华
“恳求组织让娄指导留下来,我们太需要他了!”近日,松阳县板桥畲族乡板桥村的村民给上级党组织写了一封联名信。 娄指导是谁?为何畲乡人民如此爱戴他? 他就是省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的干警娄海鸥。2007年9月,他被下派到板桥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。一年任期满了以后,在村民的极力挽留下,娄海鸥将延长在村里的时间。 刚到板桥村时,看见那一幢幢老房子,娄海鸥的心为之一颤:“村民的生活太苦了,我一定要尽全力去帮助他们。”此后,娄海鸥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。 为了帮助村里谋发展,娄海鸥多次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商讨发展思路,最终形成共识,即要“两条腿”走路:既要自力更生谋求发展,又要借助外力加快发展。板桥村有集体山地5000多亩,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,娄海鸥制定了山地整理、种植、养殖业的滚动开发规划。在他的影响下,部分村民也开始制订创业计划。 同时,他又积极为板桥村的发展呼吁,先后为该村争取到了20余万元资金,使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了资金保障。 板桥村是板桥乡中心行政村,却没有一个像样的车站。村民乘车外出,都要露天候车。板桥车站建设项目原本在2007年4月就已经立项,但因资金不足,迟迟不能竣工和验收。 娄海鸥得知情况后,通过多方协调,积极争取资金,今年5月,新车站终于建成投入使用。 在崭新的候车厅里,村民魏小平高兴地说:“以后再也不用在路边等车了,我们再也不用雨天挨淋、夏天挨晒、冬天挨冻了。这要好好感谢娄指导!” 在娄海鸥的牵线搭桥下,省检察院还与板桥村结成了帮扶对子,给村里送来了6台价值3万元的电脑。 娄海鸥说,事实上,他已经把板桥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。今年年初,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给板桥村造成了重大损失。娄海鸥和村干部们一起查看灾情,天天奔波在救灾一线。9月15日台风来临时,娄海鸥丢下即将分娩的妻子,留守在村里。直到灾情过后,各项事情都安排妥当,娄海鸥才利用双休日回了趟家,看望出生不久的女儿。 一年来,娄海鸥从一个农村工作的“门外汉”,成了村民的贴心人。村党支部书记叶逢平说:“我们庆幸组织上给我们村派来一个这么优秀的指导员,感谢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。”
|